1970 年代初期,
台灣面臨內外的重大變局。

對外, 
1971 年 10 月 25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 2758 決議案,
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 .. ,
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的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
緊接著,日本等重要邦交國也陸續宣佈和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
國際外交節節挫敗;

對內,
經濟發展逐漸面臨瓶頸,臺灣人民要求擴大政治參與的呼聲日益增高。
此時,曾經在父親蔣介石主政年代負責過特務機構,
鎮壓過異議聲音的蔣經國順利接班上台,
展開許多新的措施,
包括用人的「本土化」、十大建設的推動以及增額中央民代的選舉。 

然而,
隨著各項選舉的展開,民主運動益發洶湧,
其間發生過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鄭南榕自焚事件,
反對運動數度受挫,終而逐漸壯大,最後突破黨禁,促成解嚴。

在這樣充滿壓迫、不安全和內憂外患的環境中,
此時的蔣經國別無選擇,決定採行改革開放的路線,
推動經濟的發展,並且解除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 

中壢事件是台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的上街頭,
抗議選舉舞弊,揭開「街頭運動」的序幕
 
解嚴後次年,蔣經國病逝,
受到蔣多年栽培的台籍副總統李登輝隨即繼任為總統,
但立即面臨來自民間更多更強烈的改革要求! 
面對國內澎湃的民情,政府開始推動各項改革,
李登輝除了召開「國是會議」廣納改革意見,
更解決了資深中央民代的退職問題,
進一步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結束兩岸在法律上的敵對狀態。

在民主化的進程上,
李登輝接著推動台灣省長與總統直選,
一九九六年台灣終於舉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民選,
台灣人民在對岸的軍事威脅下選出李登輝為第一任的民選總統,
這是數千年來所有華人治理國家之中前所未有的成就。

公元兩千年,
台灣在李登輝的手中完成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民進黨籍的陳水扁以相對多數票當選第十任總統,開創了台灣首度的政黨輪替執政。
政黨輪替也象徵了台灣向過去的一黨獨大政治告別。

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經濟曾經在 1970 年代初期因石油危機而出現大逆退,
十大建設推動之後,逐漸好轉,並持續成長。 
80 年代之後,經濟朝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轉化,竹科與南科的設立是具體的指標。 
90 年代的台灣,更是從資訊產業大國進入資訊應用大國。

隨著民主化與開放政策,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也有了變化。
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壓制台灣的對外關係,
亦不放棄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兩岸官方關係緊繃;
但因為中國市場龐大,台灣廠商到對岸投資與日俱增,
民間互動頻繁,兩岸何去何從,不斷引發內部爭議,
台灣正面臨新的挑戰與契機。

回顧台灣人民走過的歷史,
無論是來自天災,或是人禍,似乎一直是挑戰不斷,折難重重。
但是再大的挑戰,再多的折難,
亦似乎未曾挫折人民的意志,澆熄人民的活力。

路,是人走出來的,
歷史上的台灣人民雖然屢逢嶮巇,常遭打擊,
可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台灣人民曾經胼手胝足創造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
也曾經和平轉型締造全球注目的民主改革。
打拼,既是台灣人民的鮮明性格,也是台灣人民的普遍信仰。

在台灣,原住民、移民、殖民、國民、世界公民,
縱橫交錯,先來後到,悲歡離合,血淚交織。
走過從前,瞻望未來,
只要台灣人民的腳步不稍停頓,
歷史的新局也就會一步一腳印地隨之邁開。 
 

資料來源:http://www.pts.org.tw/~web02/twhistory/page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ar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