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國民政府接管台灣,
台灣人民初表歡迎,
殷切期待.......

 詎料國府接管台灣後,由於公營事業的擴大,
超過日治時期的獨佔企業,再加上官場貪污舞弊的作風,
外行領導內行,以致經營不善,通貨膨脹失控。
經濟蕭條,民生凋敝。
社會上盜賊四起,社會上治安惡化暴戾之氣瀰漫各角落。 

在如此生活不易的情況下,本島人和大陸人之間的誤解逐漸加深。
經過五十年日本統治的台灣,處處充滿著東洋氣息,
在言談舉止、待人處世各方面已相當程度的「日本化」,
看在剛打完八年抗戰的大陸人士眼裡非常的不以為然,
於是以「奴化」的字眼加在台灣人身上。
台灣人被指為「奴化」後,對外省人更加反感,形成惡性循環。
台灣人受過日本統治五十年後,
也與對來自對岸的文化型態產生隔閡、適應不良的狀況。

大陸人與台灣本地人之間,隔閡與摩擦日益加深,民心日漸流失。
終於在一次緝煙衝突中,引發二二八事件,成為台灣歷史上的大悲劇。
二二八事件期間,總共死傷多少人,至今仍無精確定論,
但這場歷史事件帶給台灣的,不只是家破人亡的悲劇而已,
在族群間埋下的怨恨與矛盾,深深影響到台灣後來的政治走向。

1949 年國府撤退入台,局勢雖初呈不穩,
但因韓戰爆發,台灣防共地位顯著,美國決定支持蔣介石,
兩岸間雖有八二三砲戰發生,但緊張已趨舒緩,
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力也趨於鞏固,就在如此同仇敵愾、風雨飄搖的過程中,
在台灣的「軍民同胞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團結的生命共同體,
而且也被教育成自己是中國人,
一個「自由中國」的光榮子民,
和對岸的邪惡「共產中國」勢不兩立。

由於有九十多萬軍公教人員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
使得台灣的人口結構產生了量變和質變,
多元文化的發展又再一次在這個海島上進行相互的激盪和改變,
有了更豐富的面貌。

1950 、 60 年代,
在戒嚴統治及「戡亂」體制下,形成所謂「白色恐怖」的威權政治。
在威權政治下,一九五○年代有《自由中國》雜誌鼓吹民主,
一群標榜自由主義的外省知識份子更進而計劃結合台灣本土菁英籌組新政黨,
統治當局隨即進行逮捕,
雷震等多名主事者以叛亂名義遭判刑,民主運動被壓入谷底。 
 
 
政治上雖有威權統治,
不過,隨著美援的運用、經濟政策的有效發揮,以及台灣人民的勤奮,
台灣的經濟從 1950 年代的進口替代政策,
轉向 1960 年代勞力密集的外貿導向經濟,
台灣人民的物質生活也逐漸提升。「
蒼白的政治」與「翠綠的經濟」是這個時期最佳的寫照,卻也是此一時期鮮明的對比。

隨著中華民國在國際地位上的改變, 
1970 年代以後的台灣在經濟上快樂出航之後卻遇到了外交上的驚濤駭浪,
台灣的歷史又有了非常戲劇性的發展。

台灣,
從殖民地戰後身分轉變成一個想像中的泱泱大國,
然而她仍不斷在嚴苛的環境中掙扎前進,
朝向另一個更真實的,
具有自由、民主、人權、環保觀念的資訊大國前進。 


資料來源:http://www.pts.org.tw/~web02/twhistory/page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ar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