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ha Formosa!美麗之島!
葡萄牙水手的一聲驚呼,
為福爾摩沙喊出了大航海時代的開場白。


 

十四世紀,
西歐興起文藝復興運動,強調理性思維的文藝復興,為社會帶來一股熱情澎湃的活力,
十六世紀初,隨著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的開闢,人類進入海權時代。 

當西方航海時代的船隊來到亞洲後,東西的海上貿易就日益活絡。 
1625 年,葡萄牙人畫出一張完整的台灣地圖,台灣因此被世界認識。
再加上海商倭寇往往把台灣當成重要據點時,台灣便在此時,躍升成為國際舞台要角。

但當時的中國明朝卻採取嚴厲的海禁政策,只接受朝貢,拒絕與他國貿易,
因此造就了各股海上梟雄的勢力。
他們在當時的台灣海域,互相競逐商業利益,不惜兵戎相見。
除了中國沿海的海盜集團外,
分別還有葡萄牙人以澳門、西班牙人以菲律賓馬尼拉作為根據地。
在此同時,日本商人也年年到台灣進行貿易。
各國船隊之間常常為了商業利益的競爭,彼此攔截掠奪,衝突日增。 

1624 年,荷蘭人得到廈門總兵的默許,從澎湖撤退到台灣。
那時,台灣本島並不屬於明朝版圖,
於是荷蘭人二度在大員(台南安平附近)登陸,開始了對台灣 38 年的統治。
也由於荷蘭人對台灣的統治,引起了其他各國的不安,
西班牙也於 1626 年五月,
派軍隊 經過台灣東北海岸的三貂角灣外海,於社寮島 ( 今和平島 ) 舉行佔領儀式, 
1628 年占領淡水,築聖多明哥 塞 ,力圖鞏固西班牙勢力。
直到 1642 年,
荷蘭取代了西班牙在北台灣的統治地位,結束西班牙在北台灣長達十六年的統治。

經歷了荷蘭人及西班牙人的短暫統治,台灣開始產生全島性的互動效應,
進而產生第一個漢人政權,關鍵人物正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鄭成功。

在當時台灣海域梟雄所形成亦盜亦商的海上貿易集團中,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以嘉義和北港為據點,游移於日本、菲律賓和印尼等地範圍間。
鄭芝龍年輕時曾經擔任過荷蘭司令雷爾生的通譯。
他和日本女子生下幼名「福松」的孩子,就是後來的鄭成功。 

鄭芝龍接收海商李旦死後的勢力,後來接受明朝政府招降,
進而名正言順地消滅其他海盜,使鄭芝龍成為中國東南海域最強大的海上勢力。
1644 年清兵入關,攻進福建,
鄭芝龍投降清政府 ,此舉未被當時年方二十三的兒子鄭成功所接受,
乃焚儒服投兵戈,率眾旋走海上,以金門、廈門作為反清基地。 

1659 年,鄭成功於南京一役大敗,退回廈門整頓軍隊,準備下一次的反攻行動。
這時曾經擔任台灣荷印公司通事的何斌,
因為躲避債務來到廈門獻上台灣地圖,用台灣物產豐饒來遊說鄭成功攻打台灣。
正發愁缺乏糧食的鄭成功接受了這個意見,
遂以何斌為嚮導,率戰艦四百餘艘,官兵兩萬五千餘人,
自金門料羅灣首途澎湖、航向台灣,展開 驅逐荷蘭的戰爭 。 
1661 年四月三十日成功進佔普羅民遮城,與退守熱蘭遮城的荷軍展開對峙。 

鄭成功在取下熱蘭遮城後不久,就突然去逝,享年才三十九歲。
鄭經接續了王位,把國號封為東寧國。
鄭成功時代因為屯田,和原住民的關係十分緊張。
在鄭經時期,漢人村落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和原住民的衝突更大,有記載的大規模軍事討伐至少有七次。

為了徹底去除基督教文化的影響,鄭氏將教堂改建成廟宇, 
1666 年完成了孔廟,學校變成漢學堂。
原來使用羅馬拼音、崇拜基督的原住民,又開始學習漢文化,
漢文化逐漸取代西洋文化及原住民文化,成為台灣文化的主流,
支配性文化體制的形成,也對台灣日後族群與文化發展造成重要影響。

1683 年 6 月,清廷接受施琅攻台主張,施琅率軍攻下澎湖,
鄭經之子鄭克塽投降清朝,結束縱橫海上達半世紀的鄭氏王朝
翌年,清朝正式把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
原本充滿海洋文化及國際色彩的台灣,從此開啟至今超過三百年的漢文化紀元
這是對台灣島上人民的生活最重大的改變。

歷經荷西到明鄭的統治與開發,台灣已經從原始社會邁入初期的商業與農業社會,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台灣承繼南島文化、文藝復興以降的西洋文明以及漢文化,
有衝突、有融合、有侵略、有互助,
台灣,也在先民篳路藍縷中,一步一步踏上近代歷史的洪流脈動裡。

1662 年 1 月 30 日,被圍長達 275 天的熱蘭遮城終於開城,
荷蘭人終於交出台灣統治權,這是台灣第一次的政權替換。 

來源:http://www.pts.org.tw/~web02/twhistory/page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ar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